鸡毛飞上天是根据谁艰苦办学事迹改编而成

人气:308℃/时间:2024-02-22

上海教育界一提起“鸡毛飞上天”,人们自然就会想起1958年三个家庭妇女创办的民办小学建襄小学。领头人吴佩芳老师因成绩卓著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儿童教育工作者。她的感人事迹经上海人民沪剧团编成沪剧《鸡毛飞上天》后享誉大江南北。

《2》

1960年2月首演的沪剧《鸡毛飞上天》,是以建襄小学的办学之路为创作原型。

1958年7月,为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徐汇区永嘉街道的吴佩芳、殷祖懿、江静蓉等三位家庭妇女,自发在一个小自行车棚里创建了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小学——民办建襄小学。

草创时期的建襄小学,办学异常艰难,是一个缺钱、缺房、缺人的“三缺”学校。

没有经费,三位创办人每人拿出30元钱作为筹集基金。没有办学用地,她们便向里弄借了仅有18平方米的汽车间作为教室。没有桌椅,就自己动手加工或者购买二手课桌椅和教学用品。没有师资,三位创始人就亲自上阵,充当教师。

一年后,学校的教学质量就赶上了公办小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学校的创始人们凭着“鸡毛飞上天”的执着精神,把建襄小学建成了“民办小学的一面红旗”。

CopyRight © 2008-2024 小百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唯美的文章、句子、散文、诗词、作文、语录、字典、词典、成语等,每天正能量离不开小百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