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朱庆馀

[唐] 张籍/355℃/2024-06-02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简介

《酬朱庆馀》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赏析/鉴赏

由于朱庆馀的赠诗《近试上张水部》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籍的答诗也是如此。

诗的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章写得好,但还不够自信。“越女新妆出镜心”,越地出美女,而朱庆馀恰好又是越州人,这简直是天缘巧合,作者把朱庆馀比做一个刚刚经过修饰打扮,从清澈明净,风景优美的鉴湖中走出来的采菱女。这一句,表面上说越女天生丽质,再加上精心的妆饰打扮,自然更加美艳动人,实际上是说朱庆馀有良好的先天素质,再加上后天的刻苦学习,自然是德才兼备,文质彬彬。第二句“自知明艳更沉吟”,表面上是说采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长得漂亮,但因过分爱美,却又自我思量起来,实则是说朱庆馀虽然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文章不错,但还没有足够的信心,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得到考官的赏识。诗的后两句,紧扣“更沉吟”三个字,针对朱庆馀的疑虑,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齐纨未足人间贵”,“齐纨”,齐地产的白色细绢,异常精美,自古有名。这句表面是说,尽管有许多别的姑娘身上穿着齐地出产的精美绸缎做成的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齐纨”,在这里比喻表面的、花哨的东西。整句是说,表面的华而不实的东西并不值得看重,言外之意是,朱庆馀并不是一个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人。便自然引出最后一句“一曲菱歌敌万金”。

《采菱》古曲,是高雅的曲子。《襄阳耆旧传》:“宋玉对楚王曰:‘中而曰《阳阿》、《采菱》,国中和而知之者数百人。’”《淮南子》:“歌《采菱》,发《阳阿》,鄙人听之,不若《延露》、《阳局》,非歌拙也,听各异也。”而乐府古题有《采菱曲》,以此为题创作者甚多。在这里,作者用“菱歌”比朱庆馀的文章。这句紧承前句,说朱庆馀的文章写得好,很有价值,作者本人非常赏识,榜上有名是没有问题的。两句结合起来,作者除回答了朱庆馀的疑问以外,还肯定了朱庆馀的德行文章,说明朱庆馀不是一个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人。同时也流露出了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自然,作者喜欢奖掖后进、爱惜人才的品质也表现得非常充分。在艺术上,这首诗也很有特色。通篇用比拟的手法,把自己的意思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来,饶有机趣。朱庆馀的原诗就很巧妙,他向官水部郎中的张籍探问对自己文章的看法,自然不好明说,明白说出不仅不恰当,也不能够显出自己的过人之处,于是他把自己比做一个精心打扮、准备去拜见公婆的新妇,巧妙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同时再一次显示自己的才华。张籍用同样的手法,巧妙而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意见。首先是对朱庆馀的品德文章作了肯定,然后回答了他的疑问。

该诗表达含蓄蕴藉,趣味横生,当人们透过它的字面意思而体味到它的内在含义的时候,往往不由自主地发出会心的微笑。当然,这两首诗如果单单看作是闺情诗,也是很成功的。结构上,全诗四句,浑然一体,结构谨严。前两句针对朱庆馀的原诗,首先肯定了朱庆馀的人品文章,指出他虽自负才华但仍信心不足;三四两句紧扣“更沉吟”三字,一方面回答了朱庆徐的疑问,另一方面对朱庆徐的文章作了高度评价。全诗前后连贯、脉络清晰,也饶有兴味、耐人咀嚼。

  • 得廷实报定山谢事归忆东白仲昭诸先生有作·其一陈献章 [明]

    也曾收拾定山书,三月天曹谢事初。见说定山长在病,当时不出意何如。...

  • 春晚事隙偶作周廷用 [明]

    吏道谢迫束,凝神悦闲敞。纵步缘阶除,流目睇林莽。荃荑吐芳蕤,山泉发幽响。风声褰闲帷,月华洞虚幌。伊予奉王命,阅岁居边壤。...

  • 鹊桥仙·丁亥七夕吴山 [宋]

    将秋尚夏,月娟云巧。更湛碧、星河清渺。女牛相别动经年,弟未识、离踪多少。...

  • 简陈彦友陈伯谐陈伯纯陈遂良刘炳 [明]

    飞舄长弓紫气高,驱驰王事寸心劳。乌桓月黑迷犀甲,雁塞云黄接虎韬。禁漏尚闻金琐闼,御香犹惹锦罗袍。刘郎老矣归来晚,花落山中...

  • CopyRight © 2008-2024 小百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改正或删除!
    如有争议请联系,shantupian#163.com (发邮件请将#更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