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即事

[宋] 叶采/128℃/2024-06-26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简介

这首《暮春即事》是宋代学者叶采的诗作,是写古时的读书人,一心埋头书案,浸沉在书中的那种专注精神。一、二句表现书房的宁静,三、四句表明自己专心读书,因此,春天过去了许久,也不知道,只是在瓦雀影动、杨花入砚的惊扰中,才晓得已是暮春时节。语言平易,景物生动贴切,开头两句对仗得也很自然,增强了喜悦的气氛。

翻译/译文

屋顶上两只麻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点点杨花飘入屋内。落到砚池中。我静心坐在小窗前毫不理会,依然潜心地读着《周易》,不晓得春天过去了多少时间。

注释

①瓦雀:在屋瓦上活动的鸟雀。行书案:瓦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

②点点杨花入砚池:点点杨花飘入室内,落在砚池里。

③周易:儒家经典著作。

赏析/鉴赏

这首《暮春即事》,是写古时的读书人,一心埋头书案,浸沉在书中的那种专注精神。十分宁静的书室,垂柳飞絮的季节,春风娇弱的日子,屋里似乎没人,几只麻雀儿悠闲自在地漫步在书桌上,柳絮轻盈地随风飘落,赖在砚台上不肯动弹,竟然无人拂拭。书室的宁静是由动态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这里感觉不到人的影响。不然,麻雀不能闲步书案,柳絮那得安卧砚台。这是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书室里其实有人,那是诗人,“闲坐小窗读《周易》”。然而,书室却宁静得似乎没有人的存在,看来书室的一切动静同诗人都毫不相干,他如老僧入定,全部心思都在《周易》这本书上呢。书室的宁静正衬托出诗人的宁静。

结句“不知春去几多时”是推进一层的写法,拓展了全诗的时间容量。诗句描写的是眼前之景,表现的却是一春之事,花开花落纯任自然,诗人未曾留意,何尝动心。进一步表现了诗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然而,这只是这首诗的表层意思。

“闲坐小窗读《周易》”,《周易》的哲学思想是理学的理论基础,诗人通过这一细节,不着痕迹地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当诗人全身心地沉浸在理学世界中的时候,内心世界一片从容,一片自然和乐,世间万物都不能进入他的意识。诗人表现的是他的理学涵养功夫。

  • 江边柳李郢 [唐]

    东风晴色挂阑干,眉叶初晴畏晓寒。江上别筵终日有,绿条春在长应难。...

  • 滦京杂咏一百首·其七十七杨允孚 [元]

    偶因试马小盘桓,明德门前御道宽。楼下绿杨楼上酒,年年万国会衣冠。...

  • 依韵奉和梅尧臣四首·其二刘敞 [宋]

    而今四海虽休兵,犹有防秋在戌城。征妇裁衣欲寄远,时将蚁子侯阴晴。...

  • 过长峰迳遇雨,遣闷十绝句·出得山来未见村杨万里 [宋]

    出得山来未见村,已知村近稍多田。坐看云脚都垂地,回望峰头已入天。...

  • CopyRight © 2008-2024 小百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改正或删除!
    如有争议请联系,shantupian#163.com (发邮件请将#更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