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东风·秋景

[元] 卢挚/350℃/2024-06-16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简介

《沉醉东风·秋景》是元代文学家卢挚创作的散曲。整首小令写的是潇湘行舟所见,按时间顺序道来。作者的态度感想,更多的是寓于冷静的观照之中。视野所及,潇湘两岸的山水风物,都使卢挚心旷神怡;虽然西风轻拂带来了满天的秋意,传统的季节感受,加之身在旅途,不能不心生微微的萧瑟之感;但其时卢挚是在湖南宪使任上,或许是外出公干,或许正是在赴任途中,所以心境是平静的。

翻译/译文

弯曲的枯松倒挂在悬崖绝壁上,残留的片片晚霞和孤零的野鸭在天上一齐飘飞。四周围是数不尽的青山,一无际的碧水,西风箫箫,天地间一派浓浓的秋意。静静的夜里皎洁的月影映照着高挂云帆的船儿,载着我行舟在湘江上,恍如置身在画图之中。

注释

①“落残霞”句:落霞。鹜,野鸭。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用其语意。

②云帆:一片白云似的船帆。

③潇湘画里:宋代画家宋迪曾画过八幅潇湘山水图,世称潇湘八景。历代题咏者不少。潇、湘,湖南境内的两大水名。湘水流至零陵县和潇水合流,世称潇湘。这里极言潇湘两岸的风景如画。

赏析/鉴赏

元成宗大德年间,卢挚曾任湖南宪使。本曲当为作者对湘中山水的写生之作。

小令的前四句用两组对仗,前一组为工笔特写,后一组为江景淡描,恰如绘画有近景、远景之别。在第一组中,两句都是对前人成句的巧妙化用。“挂绝壁枯松倒倚”,用李白《蜀道难》“枯松倒挂倚绝壁”句,略为颠倒语序,而上三下四的句法结构较诗歌的七字句更觉婉转摇曳,也更为强调了“绝壁”的主体。“落残霞孤鹜齐飞”则从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化出,用作对仗颇为工整。这两句刻意经营,本身极富形象感,又借得了名句所固有的审美效应,从而一上来便先声夺人,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而第二组的两句则不作雕琢,意到言随,既显示了背景的高远,又反映出一种闲适、自然的心态。此时题中的“景”字已历历如绘,而“秋”字尚无落实,诗人便借散漫的西风来发出节序之感。“散西风满天秋意”,通过“散”和“满”的动词渗透到画面的全景,使远近两重自然景物融合为一,且带上了几分悲凉的感情色彩。在高天寥廓之中,西风扑面之时,这种悲凉恰恰使人意识到秋天的感染力的存在。

落霞隐尽,夜幕降临,诗人扬帆中流,顺风而行。万籁无声,大自然荡涤了心中的虑念。尤其是一轮明月初上,普照出前时所见的山川,一派清朗,真不啻是宋迪笔下的山水名画!“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又是一幅江上秋景图,不仅别开生面,还出现了“我”。且此时的“我”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再无苍凉萧飒的秋感,替代的是一片澄澈空明的心境。末两句从气氛上挽回了“遍西风满天秋意”所带来的沉重感,而这种如释重负、物我皆忘的境界,又进一步体现了作品中山水景色的完美。足见其写景作品的成功,除了注重形象外,往往还在于这种人与景物在精神上的契合。

  • 江行望秣陵作陈维崧 [清]

    轻舟夜剪秋江,西风鳞甲生江面。瓦官阁下,方山亭外,惊涛雪片。一带蒋州,千寻铁锁,等闲烧断。只波间皓月,流光欲下,旧曾照,...

  • 春日言怀鲍溶 [唐]

    湛湛琴前酒,期自赏青春。胡为缄笑语,深念不思身。寂寂花舞多,嘤嘤鸟言频。心悲兄弟远,愿见相似人。江界田土卑,竞来东作勤。...

  • 次韵吴僧魁一山十绝·东南衲子密如云方回 [元]

    东南衲子密如云,何限参寥与惠勤。泉下欧苏今不作,伽佗只夜乱纷纷。...

  • 夜景又作郑畋 [唐]

    铃绦无响闭珠宫,小阁凉添玉蕊风。枕簟满床明月到,自疑身在五云中。...

  • CopyRight © 2008-2024 小百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改正或删除!
    如有争议请联系,shantupian#163.com (发邮件请将#更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