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濑听猿

[南北朝] 沈约/200℃/2024-06-26

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

不知声远近,惟见山重沓。

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

简介

《石塘濑听猿》是南朝诗人沈约所作的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写景寄情的小诗,诗人野外独伫,万籁俱寂,四旷幽冥,不见月明风清,惟闻夜猿长鸣。

注释

①噭噭(jiào教):猿鸣声。

②溶溶:云雾弥漫的样子。

③重沓(tà踏):重叠。

④“既欢”两句是说:既高兴地听着东岭的猿唱,又伫立静听着西岩的猿答。

赏析/鉴赏

“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噭噭:猿悲鸣之声。溶溶:原指水流动状。此处当指晨雾方起淡淡飘忽欲合之状。这两句是说,夜猿声声悲啼,晨雾淡淡飘合。

夜猿悲啼,常常令人毛骨悚然,不胜凄凉哀伤之意。于是古代诗人的哀伤每每可见如巴东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原名三声泪沾裳”;陈子昂《晚次乐乡县》:“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等等所以,张九龄大有“林猿莫夜啼”(《湘中作》)的体验和感慨,可谓说尽历代诗人的体验和感慨。但在诗人沈约心中,却独独唤起一种闲情野趣。

“不知声远近,惟见山重沓。”重沓:重叠,这两句是说,这两句是说,不知道猿声是远处还是近处发出的,触目所及只看到山峦重叠。

“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这两句是说,既高兴的听着东岭的猿唱,又伫立静听西岩猿的应答。

诗人试图找到猿的地方,可惜重山叠岭,云遮雾障,而悲猿之声,忽远忽近,东唱西答,络绎不绝。于是,诗人一会儿倾听东岭的猿唱,一会儿静静的聆听西岩猿的应答,节奏欢快,饶富情趣。

人的视觉常常受外界客观条件的限制,或为高山所阻,或为云雾所遮,不能畅其极至。但是听觉就不同了,则可以超越这些限制,借助想象的翅膀,飘飖到更广阔的空间,任情自适。沈约似乎深谙此理,他正是抓住了听觉的特点,着重写听觉的形象。所以全诗全从“听”字落笔,首联一句写猿声噭噭,是写听;二句写晨雾溶溶,目不能远视,惟听觉可接远方的猿鸣之声,这是突破视觉的局限来加强,突出“听猿”的效果。于是,有了第二联写写耳朵聆听之状,次联仍承第二句的写法,虽写到惟见山峦重叠这眼见之景,但显然仍为“听猿”张本,是从视觉衬写听觉,换了一个角度。末联东岭猿唱,西岭猿答,这简直就是猿声的大联唱,并因此生发出无穷无尽的意趣。如此写来,亦闻亦见,虚实相间,便造就了一个无限渺远的空间。诗的澹淡冲远的境界也宛然若现,诗人雅爱自然,聆听大自然的清音,欣赏大自然的野趣的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所以我们说,诗中景,全从“听”中绘来;诗中情,也全从“听”中生来。景致幽雅,情趣盎然,是南北朝时不可多得的一首好诗。

  • 诗寄云夫处士老兄兼呈知府待制八丈司马光 [宋]

    一鹗曾飞奏,中林下鹤书。今乘使君马,重到逸人居。松竹过从久,闾阎惠爱余。只应棠树影,此旧更扶疏。...

  • 相州范成大 [宋]

    秃巾髽髻老扶车,茹痛含辛说乱华。赖有乡人聊刷耻,魏公元是鲁东家。...

  • 泊京口望金山寺陈鹤 [明]

    南徐一片石,千古柱中流。绕树开僧舍,缘空结梵楼。疏灯明水底,落月挂潮头。向晚禅钟起,风吹到客舟。...

  • 题清虚堂白玉蟾 [宋]

    月移花影来窗外,风引松声到枕边。长剑舞余烹茗试,新诗吟就抱琴眠。酒醅初泼青螺髓,香篆常烧紫马鞭。九曲溪头冲佑观,清虚堂里...

  • CopyRight © 2008-2024 小百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改正或删除!
    如有争议请联系,shantupian#163.com (发邮件请将#更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