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夜起

[清] 江湜/264℃/2024-06-02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简介

《山寺夜起》是清代作家江湜作的一首古体诗,描写了诗人的羁旅行愁。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在住在山中野寺时,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翻译/译文

月亮从山石处升起,挥洒下来的光辉照得满溪烟雾腾绕。

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

打开门,欣赏这夜景,抬头看那深寒的夜空。

有谁见过我这等没有家的流浪者,在这深山中孤独的难以成眠。

赏析/鉴赏

首联颔联写山寺夜景之美,颈联“惜”字表达作者对夜景的喜爱。作者不眠缘由有二:沉醉山寺夜景;自己为“无家客”,因思家而难以入眠。情景交融抒发孤独与羁旅思乡之情。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首联“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普照大地,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了思乡的基调。接着诗歌转向对月光下一溪水雾的描写。由于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来就洁白的云气更显洁净飘渺。首联描写符合山中晚景特点,月光的衬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

颔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景。眼前美景,让作者感慨万千,不禁怜惜起来。这一份怜惜,暗含着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诗人抬头看天,却感觉到霜重气寒,心中难免凄凉孤独。“霜天”二字,紧扣心情,间接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可谓传神之笔。

尾联直抒胸臆,用反问的形式写到: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山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景物描写遥相映衬,更写出一份愁绝伤绝的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此诗大有杜甫诗歌沉郁苍凉之感,但多出了一份轻巧和淡静,可为上乘之作。

  • 得廷实报定山谢事归忆东白仲昭诸先生有作·其一陈献章 [明]

    也曾收拾定山书,三月天曹谢事初。见说定山长在病,当时不出意何如。...

  • 春晚事隙偶作周廷用 [明]

    吏道谢迫束,凝神悦闲敞。纵步缘阶除,流目睇林莽。荃荑吐芳蕤,山泉发幽响。风声褰闲帷,月华洞虚幌。伊予奉王命,阅岁居边壤。...

  • 鹊桥仙·丁亥七夕吴山 [宋]

    将秋尚夏,月娟云巧。更湛碧、星河清渺。女牛相别动经年,弟未识、离踪多少。...

  • 简陈彦友陈伯谐陈伯纯陈遂良刘炳 [明]

    飞舄长弓紫气高,驱驰王事寸心劳。乌桓月黑迷犀甲,雁塞云黄接虎韬。禁漏尚闻金琐闼,御香犹惹锦罗袍。刘郎老矣归来晚,花落山中...

  • CopyRight © 2008-2024 小百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改正或删除!
    如有争议请联系,shantupian#163.com (发邮件请将#更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