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

[唐] 张仲素/391℃/2024-06-18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简介

《秋夜曲》是唐代诗人张仲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女子在月夜通宵听着滴水和虫鸣、看着天空中时时露出的月亮,因想到丈夫在外没有寒衣而求告上天不要降霜,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思念。

翻译/译文

计时的漏壶在长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

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

暗处的秋虫一整夜都在鸣叫着,

突然想起还没有给出征作战的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注释

⑴丁丁:拟声词,形容漏水的声音。

⑵何:何其,多么。

⑶漫漫: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

⑷暗虫:暗处的秋虫。

⑸通夕:整晚,通宵。

⑹响:鸣叫。

⑺征衣:出征将士之衣,泛指军服。

⑻寄:寄送,寄达。

⑼莫飞霜:千万不要下霜。

赏析/鉴赏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都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诗歌三四两句琅琅上口,照应了诗题,暗示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了思妇(作者)对征人的关切和思念。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没有寒衣,自然地引出了抒情的末一句。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 邯郸道上书所见陈泰 [明]

    马珑珑,车碌碌,古道茫茫沙扑扑。帽翻翻,袖速速,丁丁零零西番经,轧轧刺刺塞外曲。西番经,无人听,忽闻马上琵琶声,乌纱鬒发...

  • 自京赴济南途中秋兴·其三王闿运 [清]

    马色渡河秋,萧萧向德州。江淮今罢运,冯李昔潜谋。久重平原守,闲看鬲水流。羁愁不成梦,那更听齐讴。...

  • 门里出身释正觉 [宋]

    无位真人赤肉团,大千沙界著毛端。明明不借他家事,用处全功只个般。...

  • 江行寄隐直刘敞 [宋]

    自念复远适,与君仍解携。天文鹑首尾,地势陜东西。江汉饶风雨,关山盛鼓鼙。离忧各易老,秋意欲悽悽。...

  • CopyRight © 2008-2024 小百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改正或删除!
    如有争议请联系,shantupian#163.com (发邮件请将#更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