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黄钟尾

[元] 刘庭信/127℃/2024-06-01

惊回好梦添凄楚,无奈秋声忒狠毒。风声忧,雨声怒,角声哀,鼓声助。一声听,一声数,一声愁,一声苦。投至的风声宁,雨声住,角声绝,鼓声足;又被这一声钟撞我一口长吁,则我这泪点儿更多如窗外雨。

翻译/译文

惊破了一场好梦,更增添了凄凉辛酸,秋声如此残酷无情,又拿它怎么办!风声是那样的郁悒,雨声是那样的狂蛮,角声是那样的凄厉,鼓声在一旁相伴。我听一声,数一声,一声声心头愁,一声声肝肠断。好容易等到风声消歇,雨声不传,角声绝响,鼓声敲完,又被这一声晨钟,撞出我一声长叹。怎不叫我泪珠滚滚,更多过窗外的雨点!

注释

①忒:太。

②投至的:等到了,及至。

赏析/鉴赏

本篇是〔一枝花·秋景怨别〕套数的尾曲,明清人笔记多将它摘出作为尾曲的模范称扬备至。如姚华《菉猗室曲话》即评道:“音节激楚,文情酸辛,如此协律惬心,虽苏(武)李(陵)之作犹不能写此。安得薄曲为小道哉!”在“音节”、“文情”上,本篇确实是不让古人的。

本曲的中心内容是“秋声”。。起首二句顺常的语序,当是“无奈秋声忒狠毒,惊回好梦添凄楚”,诗人将秋声的灾难性后果提前置出,起到了触目惊心的先声效果,通过强烈的感情,引起了读者对“忒狠毒”详情的关注。接下去作品就一一陈示了“秋声”的表现,有风声、雨声、角声、鼓声,“忧”、“怒”、“哀”、“助”,各以一字,形象地表现出它们各自的特征。七至十句更进一层,从主人公的感受去加写秋声。同样是四个并列的三字短句,“听”、“数”、“愁”、“苦”既是与前时的风雨角鼓一一对应,又互相交织渗透,代表了种种秋声的混杂交作;字面上的“一声”、“一声”,也就带上了繁促纷纭的复数效果。难怪会“惊回好梦”,也难怪受害者要谴责秋声在“添凄楚”上的狠毒辣手了。

以下诗人忽作转折,写出了上述施虐的四种秋声的消歇。这里又是分用四句一一交代,且用了“宁”、“住”、“绝”、“足”的不同字眼,反映出众响的息灭属于渐次发生、不在同一时间的事实,从而传达出一种苦挨苦守、度日如年的况味。“投至的”三字方才如释重负,岂料一波又起,又传来了“这一声钟”。这就意味着天色已放晓,惊回的“好梦”再也无法重温,彻夜不眠的主人公只能吁气长叹了。“撞我一声长吁”的“撞”字下字警绝。钟声的重浊与心情的沉重,都在这一“撞”字中表现出来。

元无名氏有《红绣鞋》脍炙人口:“窗外雨声声不住,枕边泪点点长吁。雨声泪点急相逐。雨声儿添凄惨,泪点儿助长吁。枕边泪倒多如窗外雨。”本曲末句即借用了此曲的成句。这一句回点出主人公在“一声听,一声数,一声愁,一声苦”的漫漫长夜中已是肝肠寸断、泪下如雨,至此撞出一口长吁更是雪上加霜,故而成为全曲的总结。

铺陈秋声以言愁写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屡可见到,在此不妨引录一首清人查慎行的词作《台城路·秋声》:“商飙瑟瑟凉生候,孤灯影摇窗户。堤柳行疏,井梧叶尽,添洒芭蕉片雨。才听又住。正淡月朦胧,微云来去。蔌蔌空廊,有人还傍绣帘语。多因枕上无寐,搀二十五更,残点频误。响玉池边,穿针楼畔,一派难分竹树。零砧断杵。更空外飞来,搅成凄楚。别样关心,天涯惊倦旅。”同是悱恻生愁,词、曲在语言风调上蕴藉与直露的区别,判然可见。而本曲使用排比,以及叠用“声”字造成声声入耳的直观效果,这些表现手法则是曲体所专有的。

  • 缺题沙上鬼 [明]

    长风吹浪海天昏,兄弟同时吊屈原。千古不消鱼腹恨,一门谁识雁行冤。红妆少妇空临镜,白发慈亲尚倚门。肠断不堪回首处,一轮明月...

  • 晨光亭夹径草深庵僧澄锄去之将种桃李朱翌 [宋]

    径荒随处长蓬蒿,忽告通幽且尽薅。已问花翁移郁李,竟从金母折蟠桃。住庵事简吾何力,种树功高子有劳。吏用公材当小试,把锄来趁...

  • 乌祈酒二首·入到严州不识田杨万里 [宋]

    入到严州不识田,一江两岸万青山。乌祈酒味君休问,费尽江波卖尽钱。...

  • 游虎丘蔡令将 [宋]

    佳时结胜游,与子棹兰舟。路近云烟霁,岩深水木秋。临风伤远日,感慨发诗愁。乐事真难偶,年光若转头。...

  • CopyRight © 2008-2024 小百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改正或删除!
    如有争议请联系,shantupian#163.com (发邮件请将#更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