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诗

[南北朝] 萧子云/301℃/2024-06-16

春风荡罗帐,馀花落镜奁。池荷正卷叶,庭柳复垂檐。

竹柏君自改,团扇妾方嫌。谁能怜故素,终为泣新缣。

简介

《春思》是南北朝萧子云所作的一首乐府诗。

赏析/鉴赏

《春思》是萧子云所作的一首叹春惜春、喻扇喻情的乐府诗。

在南朝齐、梁时代,萧子云的诗,比较清浅明丽,流露性情。此诗前四句,写得十分随心所欲,却把女人春思的环景描绘得非常到位:春风荡漾入深闺,春花飘飞落妆台;池荷才露尖尖角,杨柳已绿垂窗檐。接下来,诗人直奔主题:竹柏异心君自改,团扇入秋妾方嫌。谁能春思怜故素,终为班姬泣新缣。怜故素,泣新缣,诗虽终而言未尽!

这首诗题为“春思”,抒写的是春日里的怨情。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弃妇,春日来临,她触景伤情,既责怪前夫,又暗自为命运悲叹。

前四句描写春景。“春风荡罗帐”,视线由室外引入室内。室内,只有弃妇孤单的一人。其景象恰如李清照词中所写的情况:“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⑷。”(《凤凰台上忆******》)次句是一个特写镜头:见梳妆台上日渐凋零的瓶花,在春风吹拂下,片片飘落。萎败的春花,空荡的罗帐,弃妇房中呈现的是一派清冷萧瑟的景象,接着,她将目光转向室外:远处,“池荷正卷叶”——荷叶已将尖尖角伸向池面;近处,“庭柳复垂檐”——庭前,绿柳成瘾,正垂挂在房檐前。“余花”、“池荷”、“庭柳”,表明节令已是暮春。春将归去,芳菲渐歇,寡居独处的弃妇心中怎能不倍觉惆怅呢?

后四句即是弃妇在伤感情绪的驱遣下,自诉不幸。她首先想到的是故夫的轻情薄义。“竹柏君自改”,弃妇以第一人称对第二人称的口吻,义正辞严地谴责故夫:我之遭到抛弃,全是以为你改变了竹柏的忠贞之性。“团扇妾方嫌”,转从自己的一面立论,说明自己是不甘于被抛弃的下场的。“团扇”,用汉朝班婕妤《怨歌行》的典故:“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后世即据此诗以团扇入秋即遭弃捐以喻弃妇的不幸。以上两句对比见意,从妾嫌团扇的对面加以强调,从而挑明了造成悲剧的责任。结尾两句用汉乐府民歌《上山采蘼芜》的典故,悲叹自己的不幸命运。《上山采蘼芜》写一个路遇故夫的弃妇,故夫告诉她:“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这里以“故素”指自己,以“新缣”指故夫另娶的“新人”。弃妇自伤不幸,所以说:谁能哀怜同情我呢?我将终生要为故夫另觅新欢的背弃行为流泪痛苦。

此诗采用的是古典诗歌习见的先景后情、以景衬情的写法,在表现上形成特色是两用前代弃妇诗的典故。《怨歌行》与《上山采蘼芜》是两首广为流传的古诗,以之入诗,不仅言简意赅,且有助于引发联想,增进作品的历史感,增强作品的思想深度。“团扇”、“故素”、“新缣”,虽用字寥寥,却使《春思》诗中的弃妇顺理成章地加入到文学史上长长的弃妇形象的行列之中,从而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广泛而持久的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

  • 偈颂十二首·今日则有释道璨 [宋]

    今日则有,明日则无。天何高,地何极。谓吾灭度,谓吾不灭度。一个死尸,许多狼藉。我观灵山百万大众,惟波旬却有丈夫气息,面赤...

  • 顺风至采石袁说友 [宋]

    快哉真得楚王风,钲鼓喧江四面雄。但欲帆樯催上水,敢辞井路傍西戎。江空岁晚飞烟外,人静霜明过浪中。少泊山腰羌笛断,一尊那肯...

  • 为运使蔡国博寿二首·西山南浦气葱葱卫泾 [宋]

    西山南浦气葱葱,夜拥长庚粲碧空。惠露昔霑江汉表,使星今照斗牛中。晚粳已喜霜前熟,宿麦应从雨后丰。十一州人还得饱,绣衣寿斚...

  • 寄端夫三首·求田未用太匆忙舒邦佐 [宋]

    求田未用太匆忙,且况毛锥觅太仓。择地读书终不恶,莫教辜负北窗凉。...

  • CopyRight © 2008-2024 小百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改正或删除!
    如有争议请联系,shantupian#163.com (发邮件请将#更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