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其九

[晋] 陶渊明/423℃/2024-06-07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赏析/鉴赏

其九(1)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2)。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3)。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4)。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5)?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6)!

〔注释〕

(1)这首诗具有明显的政治寓意。诗人以桑喻晋,言晋恭帝为刘裕所立,犹如“种桑长江边”,

植根不固,依非其人,最终是山河改变,自取灭亡。

(2)种桑长江边:喻恭帝为刘裕所立,终受其祸。桑:暗指晋。西晋初,人们曾以桑作为晋朝的

祥瑞之物。傅咸《桑树赋》序文说:“世祖(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之君)昔为中垒将,于直庐种

桑一株,迄今三十余年,其茂盛不衰。”又赋中说:“惟皇晋之基命,爱于斯而发祥。”此外,陆机

《桑赋》、潘尼《桑树赋》亦皆咏皇晋兴起之端。陶诗句意本此而引申指晋恭帝。三年望当采:三年

后希望能采桑叶。寓言晋恭帝既已继位三年,应当做出些成绩。

(3)忽值:忽然遇到。山河改:山川河流的变迁。喻刘宋更替司马氏晋朝。

(4)柯:树枝。株:树干。沧海:指东海。

(5)无食:无桑叶可食。欲准待:即“欲待谁”,指望靠谁来吐丝做棉衣。

(6)本:植物的根,这里指桑根。植:种,栽植。这两句是说,桑树本应植根于高原,却被种在

长江边,自取毁灭,现在后悔又有何用。

〔译文〕

种植桑树在江边,

指望三年叶可采。

枝叶长出将茂盛,

忽然遇到山河改。

树枝树叶被摧折,

树干树根浮大海。

春蚕无叶不得食,

无茧寒衣哪里来?

不把根植在高原,

如今后悔亦无奈!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 送周明德应诏之京师刘绩 [明]

    阊门柳条未堪折,只宜相见不相别。人生踪迹各东西,半是车轮与马蹄。把酒送君城北路,晓日鸦啼乌桕树。一声歌罢泪满巾,僮仆催人...

  • 野饮·绿岸波生染麴尘陆游 [宋]

    绿岸波生染麴尘,碧天云细蹙鱼鳞。山居剩得舒长日,野饮自无拘忌人。酒瓮石边孤店晚,樵风溪畔早梅春。怀章正可惊奴辈,未胜行歌...

  • 和仁仲春日十绝·行春对酒满壶频胡寅 [宋]

    行春对酒满壶频,乐此春风自在身。须信壶中春不老,何人作计强留春。...

  • 送李文选唯诚册封岷府王鏊 [明]

    使节南行振玉珂,湘江木落洞庭波。汉朝赤土分封远,楚国菁茆入贡多。梦渚草长归眺望,芜湖家近好经过。却嫌选步仍虚席,不得淹留...

  • CopyRight © 2008-2024 小百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改正或删除!
    如有争议请联系,shantupian#163.com (发邮件请将#更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