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之茅堂索索秋风发

[宋] 黄庭坚/131℃/2024-06-01

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

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

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

简介

《秋怀》共有两首,这是第二首。这组诗,任渊注解的《山谷诗集》及史容、史季温注解的《外集》、《别集》皆未收;翁方纲校刊《山谷诗全集》据旧本收在《外集补遗》中,下注“熙宁八年(指1075年)北京作”,《宋诗钞》也收录有。

赏析/鉴赏

1075年(熙宁八年)作者三十一岁,宋代的北京即今河北大名,当时作者在那里任国子监教授。 国子监职务清闲,作者能读书自遣。他当时还未卷入新旧党斗争,处境比较单纯,所以诗篇虽带有感慨,但在他的作品中情调还是比较闲淡的,不像后来的作品那样有着更多的郁勃不平之气。可是从形式上看,却又颇为特殊:它是两首七言古诗,而第一首八句,押平韵,中间两联对偶,很像七言律诗;第二首押仄韵,比较不像,惟八句中次联对偶,第三联接近对偶,也带律味。第一首作律诗看,句中拗字出入不大,主要是联与联相“粘”的平仄不合规律。作者大部分律诗,多求音节近古;这两首古诗,形式上却近律诗。

诗中前四句写“秋”,后四句写“怀”。起两句:“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仍写秋风及雨后。“苔滑”,是雨后情况,它和“空”字结合,表现室中空寂,门庭行人很少,也即表现作者官冷孤居、过着寂寥的落寞生涯。第三四句:“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上句写雨再来,承接组诗中的第一首,表现出雨是连日不断,时间又从白天转到夜里;下句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来写景。雨多池涨,兼以天冷,故蛙声虽多,是“号”而不是“鸣”,声带凄紧,不像夏天那样热闹有趣;雨余淡月照着树上的寒鹊,因栖息不安而转枝。这四句也是每联中一句写声,一句写景,凄清的气氛比组诗第一首更浓,但还是淡淡写来,不动激情。第五六句:“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感慨世上交情淡薄,不易信赖。杜甫《贫交行》:“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史记·汲郑列传赞》:“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为诗意的出处。第七八句:“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写得细微含蓄。从凄清、孤寂的处境中引起对友谊的渴求,首先感到的是世上真挚友谊的难得;这种情境又使作者更感到少数志同道合的“故人”的友谊的可贵,但这些“故人”又远隔他乡,不但无法相对倾谈,而且连代为传书的鸿雁的影子都看不到。四句中包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转折起伏,却写得若断若续,脉络不露,使人只能于言外得之;“湖水浸白云”,插以“无端”二字,便是埋怨它只浸云影而不能照出传书的鸿影,诗句就由写景化为抒情,做到寓情于景。

这首诗写怀,归于重视别离中的友谊,归于绵邈,兼具理趣和深情。清代范大士《历代诗发》评价说:“清和秀健,淡然以远。”笔调正是如此。但它在平淡的景物描写中,表现处境的凄清、寂寞,又从而含蓄地表现心情的洒脱、绵邈,加上形式特殊,古体、律体相间,也有曲折的一面。诗中体现了黄庭坚诗在似不着力处仍带匠心的本色。

  • 挽六二弟二首·叹惜三良尽刘克庄 [宋]

    叹惜三良尽,龙钟一老存。瓜稀悲摘蔓,豆润惜同根。梦句空遗恨,连床不践言。奈何令杖者,要絰向寒原。...

  • 登竹峰员墩书馆张子翼 [明]

    松风拄杖访蓬瀛,傍竹青青结草楹。水绕灯花山馆静,江含秋色岛云清。每从盘谷耽幽隐,更向匡庐续令名。林下观鱼春睡足,频听午夜...

  • 竹枝·其十·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俞彦 [明]

    蛮烟苦雾最难消。江边蜀客滞兰桡。...

  • 初到高邮晁说之 [宋]

    避难苍黄处处过,扁舟不复怯风波。禹功淮海施偏少,汉业东南得最多。几日兵强令虏退,今年米贱奈予何。孙公乡里仍堪住,愁访山斋...

  • CopyRight © 2008-2024 小百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改正或删除!
    如有争议请联系,shantupian#163.com (发邮件请将#更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