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图片景色真图(春天的照片景色大全)

类别:经典句子/人气:122℃/时间:2024-04-28

颐和园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每年吸引着上千万的人前来参观。

程国栋(网名北京程),是一位爱好摄影的北京人,和千万游客不同的是,他是一个真心想住进园子里的人。他告诉笔者,他一年去颐和园100多次,办一个北京公园年票,单单门票都省下了不少钱。一年四季,无论晴天、阴天、雨天、雪天,隔三差五只要有机会就想往园子里跑。

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颐和园春天的图片景色真图?”。他坦言自己很喜欢历史,颐和园从兴起、衰落,再到如今的重建开放,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见证。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他在拍摄颐和园的过程中,仿佛可以穿越历史的隧道回到古人的山水豪情之中春天的图片景色真图!而且,在看似“普通”、人尽皆知的景色中捕捉园林独有的特点,合理安排取景和构图,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提升摄影水准的方式。

程国栋专注于风光摄影,各种天气下的颐和园他都拍过。对于颐和园来说,一年四季有创作不完的题材,春天西堤有盛开的山桃花、夏天有风云雷电和彩虹云海、秋天满园色彩目不暇接、而到了冬天,一场大雪覆盖,雪后的皇家园林就变身成一片银色雪国,别有韵味。

想饱览颐和园的四季美景吗?来看看摄影师程国栋分享的摄影作品。

摄于西堤。春风拂过桃花,好一幅碧水蓝天共颐和!

摄于对鸥舫附近。娇艳的桃花比比皆是,唯有皇家园林的更加绚丽。

摄于西堤。西堤的桃花繁而不乱,仿佛为古桥披上了美丽的彩装。

摄于谐趣园。冰雪消融,春天的气息映在谐趣园的湖面上。

摄于乐寿堂东门。满园春色关不住,又是一年春来到。

摄于西堤。一颗难得的“心”形桃树,表达了摄影人对于颐和园的热爱!

摄于西堤。一层轻轻的浮尘,反倒是让落日时分的玉泉山显得十分惬意。

摄于乐寿堂后院。朱红色的廊柱与洁白的玉兰交相呼应,不禁让人联想到曾经的雍容华贵。

摄于乐寿堂。待到满园玉兰花开之时,就连铜鹤也忍不住要昂首报春。

摄于乐寿堂后院。玉兰堂因玉兰而得名,院内的玉兰随处可见,湛蓝的天空更加衬托出其洁白的质地。

摄于石舫附近。一阵阵春风刮过,一树树桃花飘落!

摄于十七孔桥附近。一场难得的春雪过后,站在十七孔桥桥头远眺水木自亲如梦如幻。

摄于知春岛。北京的夏天湿度大,雨后的西山云雾缭绕,宛若仙境。

摄于水木自亲。暴风雨前夕,乌云开始笼罩昆明湖上空。

摄于文昌阁。夏天阵雨过后,文昌阁的房脊好似瑞兽正在吞云吐雾。

摄于对鸥舫。雨后的光线将夕佳楼等建筑逐一点亮。

摄于九道湾。雨后西山的火烧云染红了颐和园的天空。

摄于对鸥舫。一场阵雨过后,大戏楼建筑群附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摄于十七孔桥。天空朦胧的金光让十七孔桥的狮子显得格外庄严。

摄于豳风桥。此时的昆明湖和佛香阁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形容最为恰当。

摄于石舫。雨后天空撕开了口子,石舫似乎也要重新起航。

摄于东堤。阴雨天遮挡了太阳,让十七孔桥呈现出幽蓝的身姿。

摄于排云门前。夏日雨水多,排云门前的积水出现了佛香阁的倒影。

摄于德和园戏楼。雷阵雨过后,德和园大戏楼金碧辉煌。

摄于铜牛处。西山的霞光让对视看护昆明湖的铜牛熠熠生辉。

摄于后湖西段。一艘游船驶过碧波,仿佛瞬间打破了寂静的秋景。

摄于长廊西段。秋天的落日将长廊粉刷得金碧辉煌。

摄于西堤。阵阵秋风掠清漪,件件金装布满园。

摄于谐趣园。枯萎且发黄的荷叶就是秋天最好的证明。

摄于玉兰堂。堂上瓦砾之间的野草已经有了些许颜色,秋天的脚步近了。

摄于后湖西段。从北宫门入园后,左右两侧的后湖有着容易被人忽略的秋景。

摄于万寿山山路。秋雨过后,佛香阁上空出现了火烧云。

摄于谐趣园。行走在谐趣园的回廊之中,浓浓的秋意让人流连忘返。

摄于东堤。秋风似剪刀,将柳条和柳叶修剪得优雅而高贵。

摄于万寿山山顶。雨过天晴,一束白云从佛香阁顶升起。

摄于四大部洲。游览四大部洲赏秋,似乎是在欣赏著西藏的秋天。

摄于绣漪。傍晚的余晖,描绘了一幅秀美的西山秋意图。

摄于东堤。雪后日落时分,昆明湖飘起云瀑,十七孔桥仿佛仙境一般。

摄于知春亭附近。雪后的昆明湖泛起云雾,佛香阁好似蓬莱仙山。

摄于知春亭。冬日的云层格外难得,站在知春亭远眺十七孔桥和南湖岛美不胜收。

摄于十七孔桥附近。雪后的景明楼格外宁静,待湖面完全结冰后,围栏内便成了冰场。

摄于十七孔桥。冬日清晨的光线照亮了十七孔桥和附近的冰面。

摄于十七孔桥。冬天除了雪景,被人们热议的“金光穿洞”也是颐和园的焦点。

摄于十七孔桥。“金光穿洞”有很多人拍,但这个角度因只能放一台机器而独一无二!

摄于湛清轩。湛清原意是清澈见底,不过白雪皑皑的湛清轩却有几分晶莹剔透。

摄于玉兰堂。新春佳节之际,一场雨雪降临玉兰堂内。

摄于谐趣园。雪天的谐趣园内一派银装素裹。

摄于澹宁堂。冬季的鹅毛大雪让澹宁堂看起来仿佛水墨画一般。

摄于万寿山。“西山晴雪”是燕京八景之一,雪后在万寿山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古都美景!

摄于仁寿殿。越下越大的雪逐渐让仁寿殿变得模糊起来......

摄于仁寿殿。鹅毛般的雪片逐渐覆蓋了仁寿殿前的铜龙。

摄于十七孔桥附近。只有冬季落日之时才有的影调,让西堤风景好像尘封多年的山水画作。

摄于西堤。日落西山的余晖染红了天上的云朵,同时也给了水中的桃树新生的希望。

摄于颐和园南门附近。雪后的凤凰墩变成了黑与白的世界。

结束语

欣赏过如此多的颐和美景后,我为摄影人程国栋的执着所感动,我仿佛看到了他日复一日端着单反相机、支着脚架在颐和园里取景的身影。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程国栋热爱北京,更热爱这座古城厚重的历史底蕴,他希望能将北京城的这些“古董”一点点地留在镜头之中。他说,能成为一名记录时代的摄影匠人已经足够。如果有一天,颐和园完全开放所有宫殿建筑群之时,他希望观众在看过他的片子之后能够仿佛身临其境,徜徉在这秀美的皇家园林中一般!

感谢程国栋的记录,屏幕前的你最爱颐和园的哪个季节?欢迎留言分享。

文内图片由程国栋本人提供,未经授权请勿擅用。

采访/撰文:Sunnie

#旅游# #摄影# #风光# #我要上头条# #北京头条#

我是@Uni旅图,欢迎关注。摄影或旅行,总有一个在路上

CopyRight © 2008-2024 小百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唯美的文章、句子、散文、诗词、作文、语录、字典、词典、成语等,每天正能量离不开小百通网!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