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成语,三的成语大全 | 详细 |
---|---|
白璧三献: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 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 详细» |
勇冠三军:指勇猛在三军之首。 三军:古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冠(guàn)。 | 详细» |
三首六臂:神道的形状。 后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同“三头六臂”。 | 详细» |
三从四德:封建社会为妇女制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意思是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至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 详细» |
三番两次:指屡次,多次。 | 详细» |
连三接五:犹言接连不断。 | 详细» |
一而再,再而三: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 详细» |
三坟五典:传说中中国最古的书籍。《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杜预注:“皆古书也。” | 详细» |
六街三市:六街: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市:古代称早晨、中午、傍晚为三时之市。泛指大街小巷。 | 详细» |
推三推四:找各种借口推托。同“推三阻四”。 | 详细» |
三节两寿: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 详细» |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 详细» |
诗家三昧:指作诗的诀窍。 | 详细» |
分三别两:详细分说;清楚,明白。 同“分星擘两”。 | 详细» |
汤去三面:泛言普施仁德。 | 详细» |
三拳两脚: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 详细» |
三拳二脚: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金瓶梅词话》第一回:“三拳二脚,和大蟲敵鬭,把大蟲登時打死了。”《何典》第二回:“也就經不起三拳兩脚,一樣跌倒地下,想《拳經》不起來了。” | 详细» |
三长四短:1.特指人的死亡。同“三长两短”。 | 详细» |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祸事,也是对人的死亡的一种婉转说法(多用于假设、虚拟):老人病得这样重,万一有个~怎么办? | 详细» |
有三有俩:指有富余钱财。 | 详细» |
三槐九棘: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 | 详细» |
三足鼎立:像鼎的三条腿那样站立着,比喻三方面的势力对峙。 | 详细» |
挑三拣四:挑肥拣瘦。 | 详细»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详细» |
咸五登三:指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 详细» |
三蛇七鼠: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 详细» |
一日三岁: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 详细» |
三智五猜: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 | 详细» |
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 详细» |
一时三刻:指很短的时间。 | 详细» |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 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详细» |
颊上三毛: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 详细» |
蹄间三寻: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 | 详细» |
三百六十行:泛指各种行业:~,行行出状元。 | 详细» |
三徙成都: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 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 详细» |
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事不上门(三宝殿:指佛殿):他是~,今天来,一定有原因。 | 详细» |
三朝五日:指三、五天。 | 详细» |
目无三尺: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 | 详细» |
五申三令:三令五申。 指再三告诫。 | 详细» |
三饥两饱:犹言饥一顿,饱一顿。 形容生活艰难。 | 详细» |
推三阻四:以各种借口推托。也说推三推四。 | 详细» |
不壹而三:指再三;多次。 | 详细» |
三六九等:泛指许多等级,种种差别。 | 详细» |
三薰三沐:1.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 | 详细» |
接二连三:一个接着一个,形容接连不断:喜讯~地传来。 | 详细» |
一隅三反:见〔举一反三〕 | 详细» |
三浴三衅: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 详细» |
三亲四眷:泛指众亲戚。同“三亲六眷”。 | 详细» |
两两三三:1.指三两为群。 | 详细» |
连二赶三:急忙;赶快。 | 详细» |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 详细» |
三天两头: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 详细» |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 详细» |
三百瓮齑: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 齑,咸菜。三百瓮,极言其多,一时吃不完。 | 详细» |
三占从二:三个人一同算卦,听从其中两个人的意见。 比喻听从多数人的意见。 | 详细» |
让再让三:指几次三番地推让。 | 详细» |
血国三千:喻指众多的诸侯国。 商贾及得国者可以从中取利,犹如蚊虫有无穷的血源可以吸食自肥,故称。汉 扬雄《法言·渊骞》:“﹝或問﹞‘貨殖。’曰:‘蚊。’曰:‘血國三千,使捋疏,飲水,褐博,没齒無愁也。’”汪荣宝 义疏:“宋(宋咸)云:‘三千國者,昔 禹 會 塗山,執玉帛者萬國,於 商 周 之世,已漸并之矣,故至 漢 但可三千而已。’吴(吴祕)云:‘周 一千八百國,而 漢 郡國一百三、縣邑千三百一十四,云三千者,蓋貨殖之人倍取於國,且言其多歟?’司馬(司馬光)云:‘三千,言其衆也。’俞(俞樾)云:‘《漢書·王莽傳》:“始建國 四年,授諸侯茅土,諸侯之員千有八百,附城之數亦如之。”是合諸侯與附城凡三千六百國。血國三千,依 莽 制言之,舉成數耳。楊子 此文,蓋亦有譏焉。是時以圖簿未定,未授國邑,且令受奉都内,月錢數千,諸侯皆困乏,至有庸作者。楊子 因或問貨殖而應之曰蚊,又復爲此言,若謂彼貨殖者,亦猶蚊之爲蟲,食人之血以生耳。今天下建國三千,彼得國者亦將血之以自肥也。乃使之捋疏,飲水,褐博,没齒無愁邪?……’按 宋 吴 解此,固爲曲説。俞 據 莽 制爲釋,亦紆回難通。温公 謂三千言其衆,是也。” | 详细» |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后来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 | 详细» |
朱弦三叹:指称音乐的美妙。 | 详细» |
八难三灾:比喻小孩生来多病。 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 详细» |
四季成语
美文摘抄
生肖成语
动物成语
颜色成语
数字成语